副班长发起寻师运动
喜见伉俪老弥坚。
东赴美洲双飞雁,
1980年华老师举家移居美国匹兹堡,我们赠送他一件锡盘,刻上苏东坡的诗句:
去年《百年华中情》特刊,同学们错过了描述老师教导我们时的精神和风采。今年同学们想趁101周年纪念,追忆两位老师。学霸丘柳庄同学鼓励同学们写感言献给老师。我们是高二B数理班,陈绍经同学更建议将同学们签名的两本《百年华中情》特刊,赠送给两位老师;一本送给黄老师,一本连同同学们的感言由他亲自千里迢迢从新加坡带到旧金山,与我这班长会合后拜赠华老师。
华老师已离我们远去,本应更常探望黄老师,不料冠病肆虐,大家居家禁足,不能串门;期待疫情过后,相约再续师生情!
观阅班长兄弟们感言,也勾起我对华中回忆。长长礼门义路,葱葱花草林木,木麻黄、雨树。高高的棕榈、相思树,一幕幕华侨先贤胼手胝足,砥砺前行,不惧劳苦,建立了宏伟操场、巍巍矗立钟楼礼堂、万卷藏书图书馆、虎豹楼、篮球场。自強不息,学以致用。从上而下,校长、主任、老师及不知天高地厚的同学们,都历历在目。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华老师和黄老师。他们慈祥关爱,谆谆善诱;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以明确教学方式,简单明了,干净利落,不拖泥,不带水;渊博学识,超然记忆,成功造就了一门子弟,可赞功德无量。
似水年月度华年。
顽石点头恍昨天。
再忆当年景依然
之后我们好几回通过现代科技,召集新加坡和美国各地的同学与两位老师一起通话聊天,才发现两位老师当时教我们纯数应数时也存在彼此竞争,看谁能把我们教得更好。
昨夜飞雁传照片,
相濡以沫执手天。
泥上偶然留指爪,
两位老师性格虽截然不同,但非常尽责,都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忱。习题和测验卷子第二天就分发回来,风雨不改。对两位老师敬业乐业的精神,同学们的敬爱油然而生。
当时我们把解数学题目当成挑战,同学还互相竞争看谁解得最快最好。回忆起当时的学习乐趣,我们现在还津津乐道呢。我们的数学基础就是这样打得扎扎实实,终生受益。
诗曰:
(传自旧金山)
感念恩情心永铭
时光荏苒,转眼“百年华中情”已过一年;回想起40多年前华中山岗的日子,记忆犹新,尤其难忘我们最敬爱的纯数华敏达老师和应数黄志强老师。两位老师性格虽截然不同,但非常尽责,都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忱。
回想起1973年大学先修班高二的这段趣事,这就是我们两位数学老师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生日-生日》
鸿飞那复计东西。
苍茫飞雁南国枭
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到处知何似,
时光荏苒,转眼“百年华中情”已过一年;回想起40多年前华中山岗的日子,记忆犹新,尤其难忘我们这两位最敬爱的纯数华敏达老师和应数黄志强老师。
明日喜庆连理日,
黄老师后来到新西兰继续深造,物理博士论文是自旋为3/2粒子在电磁场中的波动方程。黄老师不仅是物理博士,后来也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被达利银行聘请为经济顾问。
人生飘然情无了
寻找黄老师的过程则比较曲折,同学们确认了黄老师的英文名后,在网上找到他1984年在权威物理杂志发表的文献,本想通过他的新西兰大学物理系指导肯尼迪教授,寻问黄老师新西兰的地址,却没下文。华老师认定黄老师人在新加坡后,同学们找到黄老师1979年大巴窑的地址,但人事已非;万般无奈之余,同学们想登报寻人或请私家侦探,甚至以类似中国节目《你有一封信》的形式寻找他;最终还是铁沁不依不饶地在大巴窑图书馆查到黄老师的借还书记录,在三年前终于找到了黄老师!
美好姻缘已铸成。
同学们原本计划在今年组团带着黄老师远渡重洋拜访华老师,以及在美国的丘柳庄、邢诒庆同学,和笔者集合,来一个世纪师生大团圆,重温华岗学习数学的趣事。但很不幸,华老师在今年3月25日与世长辞,我们的计划泡汤了,只能以悲痛和感恩的心情怀念他老人家,并以这篇文章追思华老师。
再祝老师们健康怡逸
回首诸子降生日,
在同学们的感言中, 张长出同学以独特的诗篇追述华中山岗的日子及对两位老师的思念:
云树苍茏钟声远。
南国华岗执教鞭,
上课钟一响,黄老师满脸笑容地走进课室。“我还是觉得旧桌椅比较好。”一位同学还在低声抗议。老师和蔼可亲地说:“新的应该是好的,今天教你们新数学,大家看清楚了。”转身就在黑板利索地挥笔。
缘起师生来相聚
“你们吵什么,快去搬新的桌椅!”华老师忽然站在课室门外,大家都被这威严的声音怔住了,乖乖地站起来,排队去搬桌椅。
视频通话忆当年
数年磨刀已成辉
回想起1972年高一上华老师纯数的第一课便是数学测验。老师说要看我们中四会考后还记得多少。华老师非常威严,同学们都敬畏他三分;黄老师则在我们高二那年才到华中,教我们应数,两位老师教导我们要能活学活用,不要死背书,不要只学皮毛,要知其所以然。黄老师和蔼可亲,非常有耐心。
六年前副班长张铁沁发起寻师运动,寻找我们高中这两位数学老师。华老师还在匹兹堡,很快就联络上了,那年老师和师母到旧金山东南弗蒙特里市大儿子治洋家过生日和庆祝结婚周年,黃良琚同学还以诗句祝贺:
鹣鲽情深六十年,